“房屋裝修,十有九敲。”多數裝修房屋的業主,或大或小有改動戶型結構的主觀行為,個別缺乏長遠安全意識的業主為了自家便利,甚至破壞承重墻,帶來不可忽視的公共建筑安全隱患。那么誰來規范與監管業主的裝修行為?如何更加有效規范裝修行為?若因不規范裝修導致安全事故的出現,誰來擔責?
不規范裝修普通存在
“記者同志,我是老城區東湖一住宅小區的,樓下房子重新裝修,連主體墻也敲打,我們樓上的住戶真的十分擔心房子將來會出現安全問題,這種事情應該由哪個單位來管一管?”近日某小區業主陳先生如此向本報反映。記者調查發現,該小區業主裝修普遍存在不規范行為,敲打墻體現象幾乎家家都有,有時一棟樓好幾家同時敲打墻體,每天震耳欲聾,震感十分明顯,這讓先期入住的業主沒有一點安全感。
就小區業主裝修規范監管問題,南昌市房管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為了更加有效地監管涉及面較廣的家裝市場,南昌市已把家裝市場審批監管權限下放到縣區;市房管局所有的執法也在按照政府要求統一委托到城建執法局。就市局而言,更多的是要求小區物業管理公司做好相關排查工作。
紅谷灘新區住房與城市建設局一工作人員也表示,業主認為哪家家裝行為不規范,可以向小區物業公司反映,物業公司解決不了就會上報該局,調查核實情況后,就會聯合城管執法分局強制糾正相關不規范行為。東湖區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安全生產科負責人則告訴記者,每一戶業主家裝需要申請備案,而在具體監管中主要靠房管所與城管執法分局工作人員的常規巡查,另外接到舉報也會及時處理。
出現事故多方要擔責
從事家裝工作十余年的涂師傅向記者透露,導致不規范家裝行為的出現,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:一是個別業主的安全意識缺乏,很多房屋戶型結構的更改,往往是業主的個性主張與固執堅持;二是家裝公司慫恿業主更改結構,把簡單弄成復雜,目的是增加家裝造價;三是泥工等施工人員,憑借所謂的經驗,亂出點子亂施工,忽視長遠安全威脅。
北京市大成(南昌)律師事務所陳建勇律師就此表示,上述三種情況中任意一種導致安全事故的出現,業主、家裝公司、施工人員等相關人員都要擔責。陳建勇律師強調,要特別提醒家裝施工人員,因為他們多數是農民工,法律意識不強,認為房屋施工后若干年出現安全問題跟他們無關……其實一旦出現此類事故,施工人員不管走到哪里,同樣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。
安全裝修關乎大家安全
江西星藝裝飾公司設計師葉惠明則表示,家裝市場出現較為普遍的不規范裝修行為,是因為有一種不正確的家裝安全觀在廣泛誤導業主。減少不規范的家裝行為,首先市場要培育品牌家裝公司,業主也要選擇正規家裝公司;同時還要廣泛普及正確的家裝安全觀。在現實中,多數業主知道承重墻不能敲,但同時大部分業主又認為只要不敲打承重墻就沒關系。
南昌市物業管理協會會長胡崇東則強調,防范不規范的家裝行為,除了職能監管部門要加大監管、加大排查、加大處罰力度外,還要充分發揮小區物業公司的職能作用,因為涉及千家萬戶的家裝市場,完全依靠職能部門確實有客觀的操作難度,而調動與小區業主天天打交道的物業公司的積極性,就正好可以因地制宜地做好此項工作。實際上,按現有物業管理條例與物業服務合同,小區物業公司也有維護建筑物業完整與安全的職責,物業公司理應做好相關排查工作,對破壞性的家裝行為則要及時上報。
本報記者 曾廣南